英语翻译开头: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最好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16:32:59
英语翻译开头: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最好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英语翻译开头: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最好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英语翻译
开头: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最好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英语翻译开头: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最好有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军争篇》原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军争篇》翻译: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捷径,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用迂回绕道的佯动,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发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军争有有利的一面,同时军争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整装去争利,就不能按时到达预定位置;如果轻装去争利,辎重就会丢失.因此,收起铠甲日夜兼程,走上百里去争利,三军的将领都可能被敌俘虏;强壮的士兵先走,疲弱的士兵随后,其结果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五十里去争利,上军的将领会受挫折,只有半数的兵力赶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赶到.因此,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不能生存.
不了解列国诸侯战略企图的,不能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重用向导的,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诈”,采取行动要取决于“利”,部署与战术的变化要通过集中或分散来实现.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象疾风,行动舒缓时像森林,攻击时像烈火,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像阴天,冲锋时像雷霆.要分兵掠取敌域内作战物资,要派兵扼守扩张地域内的有利地形,要衡量利害得失相机而动.事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胜利,这就是军争的法则.
《军政》说过,作战中用话语难以传递指挥信息,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难以让士兵看清指挥信号,所以设置了旌旗.因此夜间作战多用金鼓,白天作战多用旌旗.金鼓和旌旗,是统一全军行动的.全军行动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会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会畏缩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使其士气衰落;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使其决心动摇.军队初战时士气饱满,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懈怠,最后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待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它,这是通过削弱敌军士气而获胜的办法.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喧嚣,这是通过利用敌军心理躁动而获胜的办法.在离自己较近的战场上等待远道而来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得到充分休息的状态下等待疲惫不堪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等待饥肠辘辘的敌人,这是通过消耗敌军力气而获胜的办法.不要试图缴获排列整齐的军旗,不要试图攻击堂堂之阵的敌人,这是通过待敌之变获胜的办法.
用兵的法则是:敌军占领山地不要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正面迎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去理睬,敌军退回本国不要去拦截,包围敌人要虚留缺口,敌军已到绝境时不要过分逼迫.这些,就是用兵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