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道题,用装了一些液体的集气瓶向上收集CO2气体,导管没伸入液体里,这集气装置是否正确?CO2收集不是向上排空气法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9:03:38
看到一道题,用装了一些液体的集气瓶向上收集CO2气体,导管没伸入液体里,这集气装置是否正确?CO2收集不是向上排空气法吗?

看到一道题,用装了一些液体的集气瓶向上收集CO2气体,导管没伸入液体里,这集气装置是否正确?CO2收集不是向上排空气法吗?
看到一道题,用装了一些液体的集气瓶向上收集CO2气体,导管没伸入液体里,这集气装置是否正确?
CO2收集不是向上排空气法吗?

看到一道题,用装了一些液体的集气瓶向上收集CO2气体,导管没伸入液体里,这集气装置是否正确?CO2收集不是向上排空气法吗?
关于你这道题,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进入瓶体内由于重力作用会将瓶内空气向上挤出,这就是所谓的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导管伸不伸入到液体内一样可以收到气体,但是越贴近液面的越准确,不一定要伸入到液面以下.二氧化碳的通常收集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下面是关于二氧化碳收集的拓展阅读:
我在教室内不停地走来走去,对提出问题的同学作一些简单的解答,对平时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时地作一些个别辅导,对在考试过程中经常粗心大意的学生不时地叮咛几句……
这是一节中考考试前的复习课,我通常都是安排学生自己将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强调同学们要认认真真把课本看一遍,在看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实验,要回忆实验操作,理解实验原理.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复习着,有的在看着书、有的在边看书还边翻着平时做过的练习,不时地有同学提出一些问题……这时,我看见同桌的杨阳和马学林两位同学在小声地说着什么,一会儿都举起了手,我向他们走过去,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杨阳同学先开了口,“南老师,在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收集CO2气体?”天哪!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这两位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心里直犯嘀咕.但我还是回答了他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呀!” “那为什么不用排水法收集呢?”马学林同学问道.“因为CO2能溶于水嘛!” “那是不是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对!”我满有把握地回答着.关于CO2气体的收集方法,在各类试卷上都会经常出现这样一道题目:为什么实验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答案非常明确是: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从教几年来,我一直这么说,我听见其他教师也是这么说,也从来没有学生向我提出过任何异议.我正想离开他们向其他同学走去,杨阳同学快速地拿出了一本课外辅导书本,她将书本翻到了一页,这一页有一道题目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这道题目的实验探究中就是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我意识到自己范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前几年教学中,曾在课外辅导材料中就看到过,当时我就有过这样的疑问:“咦?怎么是这样?CO2不是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当时,这个疑问在我脑海中仅仅是一闪而过.现在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凭着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可以找出任何一个理由去解释,但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学生不负责任,自己所范的错误要有勇气去面对,更要想办法去解决.我对杨阳、马学林两位同学说:“我们课后一起去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事实上,通过实验证明:确实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到CO2气体,并且收集气体的速度还比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更方便(验满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要不断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大胆地变革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成了探索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知识的主要源泉,而将成为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辅导者.学生在不断地变“由别人教育”为“个人自我教育”,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挖掘和自我约束力的增强,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的个体化倾向,从而有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我为自己感到汗颜!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己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竟是这样的狭隘,当发现问题时,竟然如此轻易地放过,为什么在发现问题时就不能发挥一点“探究精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当同学们能利用课间、课后围着我问这问那而让其他老师羡慕不已时,我自鸣得意过,而自己在发现问题时,怎么就没想到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呢?“自主精神”哪去了?怎么就不能多问几个“咦?怎么是这样?”、然后得出更多的“噢!原来是这样的呢?”
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地扩展,创新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探究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作为教师,我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我必将被社会淘汰、被新课程淘汰、被学生淘汰.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意、解惑也”.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我要给它赋予更新的内容---“学习、质疑、探究”.

短进长出,短导管进co2,长导管排水,很正确~

这个没有严格的硬性规定,不过一般示意图是这么画的。实际操作中不深入集气瓶当然需要,否则气体不就进不到集气瓶里面了吗 当然要啦,否则收集到的

看到一道题,用装了一些液体的集气瓶向上收集CO2气体,导管没伸入液体里,这集气装置是否正确?CO2收集不是向上排空气法吗? 每次上淘宝买杯子都看到杯子里装了一些很好看的液体那些到底是什么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是圆的方程的一道题,我只写了一些, 一道初2密度题一塑料桶最多能盛5kg的水,它的容积是多少L?用它装另一种液体,最多能盛4千克,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要过程啊,就不知道kg怎么换成L.过程要正规啊,然后教教我一些之前能换算 有些电池用久了为什么会流出一些液体?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就是液体对它向上和下的压力差那么这不就是说 物体一定得上浮吗?比如有一道题 说是完全浸没在水中的 我求出来向上向下浮力差分别为20N 19N 那这个物体怎么还能浸没呢? 超难化学填空题在三支盛有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用酒瓶装的一种液体,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A杯中变成了“红葡萄酒”(变成红色)B杯变成了“汽水”(产生大量的气泡),C杯中变成 初中的一道化学实验题.两种白色的液体(液体1和液体2),其中1里面含了酒精的,然后再将液体2加进去,变成了粉红色,之后在加入液体2,又变会了白色,有没有人知道这两种液体分别是什么? 在学校科技课上,被誉为魔术师的小慧同学为同学们表演了一个节目.在三支盛有玻璃杯,分别倒入用酒瓶装的中液体,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A杯中的液体变成了红葡萄酒,B中液体变成了汽水 老鼠药是液体还是什么样的?我不小心碰到了一些食物,总感觉上面有些老鼠药放着,我看到的这些鱼头后面有些水,老鼠药无味无色的吗? 还是怎么样的啊? 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请各位跟我解释下物理上的压力是怎么产生的把,这一点对我做题有帮助,因为我看到一道题,是这样写的:当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由于桌面对茶杯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从而使茶杯底部 帮我看看这道高数题很简单的一道题、我截图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 1 在3支盛有液体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用酒瓶装的一种液体,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A杯中变成了红葡萄酒{变为红色}B杯产生大量的气泡,C杯有白色沉淀{1}酒瓶中的液体可能是 .{2}B杯 有一句话说,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同一深度,各方向上液体的压强相等,是液体对各个方向上的吗? 一道数学题,要求:求你了,一个人每天平均需要饮用大约0.0015m^3的各种液体,若按活到七十岁计算,他所饮用液体总量大约为40m^3.如果用一个底面直径等于高的圆柱体的容器来装这些液体,这个 一道数学题,要求:求你了,一个人每天平均需要饮用大约0.0015m^3的各种液体,若按活到七十岁计算,他所饮用液体总量大约为40m^3.如果用一个底面直径等于高的圆柱体的容器来装这些液体,这个 1请问帕斯卡定律为什么不加上液体向上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