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性质,建立意义以及如何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3:55:43
同盟会性质,建立意义以及如何理解.

同盟会性质,建立意义以及如何理解.
同盟会性质,建立意义以及如何理解.

同盟会性质,建立意义以及如何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初期活动.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及其评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主革命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正义之声,而保皇派反对革命的观点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族利益的不义之言.
3.通过对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摧毁一个旧制度需要经过艰苦斗争,是要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学习革命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命运、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重点分析 ①同盟会的建立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 ②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公开提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符合本阶级要求的国家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同盟会的建立”: 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背景: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c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d革命形势的迫切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然后教师分析政纲(参见下文).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其意义(学生分析,教师补充):从同盟会的规模、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建议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16字政纲,然后教师重点讲清其涵义.第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二,“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第三,“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教师需强调: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详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难于理解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的主权国家.“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制的土地纲领.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教师突出说明:从字面上看,它与兴中会的纲领没有两样,但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发展,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核定地价”的办法及后来提出的“土地国有”政策,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包含着逐步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要求.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其内容明确: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也就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重点:①同盟会的建立;②同盟会的政纲. 难点: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等内容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引入本课主题.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关于“同盟会的建立”,教师首先介绍背景,然后要求学生从规模、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同盟会与兴中会的区别.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于“同盟会的政纲”,教师首先提示学生记住这16字政纲,然后由教师分析16字政纲的涵义.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详见“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三民主义及其评价”,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最后,明确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详见“难突破方案”)特级教师的教案 你要是还不明白只能说你的学习水平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