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学数学怎么办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5:03:45
不爱学数学怎么办啊?

不爱学数学怎么办啊?
不爱学数学怎么办啊?

不爱学数学怎么办啊?
粗心 ——最严重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待粗心的不同态度,很可能引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对“粗心”这个词,您一定太熟悉了.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因此而受到损失.比如不小心把钥匙丢在家里,如果一下子等不到别人回家就只好拨打110.或者有的学生在测验里因粗心而导致会做的题目还是答错等等.这样的“粗心”所带来损失通常是不大碍事的,只是给当事人多添了点小麻烦.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它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不可计算,甚至无法弥补.
大多数人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人人都不会把“粗心”看做“无知”.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问题,当然也就不太值得让人担忧.况且谁都会粗心,谁都免不了出错,在这样的自我解脱的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有个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由于不会做而丢了分,会很生气,感觉自己很无能,甚至很悲愤.可如果要是因为粗心而丢了这道题目的分,那么这种自我谴责和埋怨的情绪就会淡化许多.
“如果不是因为粗心的话,这回应该考100分!”——家长常说,孩子也常说.当母亲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学期你孩子考的怎么样?”“唉!别提啦,我的孩子这回要不是因为粗心,能考100分呢!”或者“这次他因为粗心被扣了3分,要不这科成绩能在班里排到第二”之类的话,乍一听,似乎有很多遗憾和埋怨;可隐隐之中,又透出些许的满足和自豪.
唉!这是多么遗憾的认识啊!
所以,如果对“粗心”认识不足的话,“粗心”所带来的灾难简直无法预计.
请注意以下几点:
1粗心比无知更糟糕,更可恨
在做练习的时候,一道题结果不对,通常会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完全是由于不会.
另外一种情况是,经常有的孩子在做题时多个0;或者少写单位了;或者小数点的位置错了;或者上边一行是23,换了行以后就32;或者把一个字写错了……总之,不是由于不会而导致的错误(您和孩子要想想到底有多少类这种粗心的现象).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往往批评和指责更严厉一些,“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
而要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则常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的认识.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一种“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经常不断重复发生的.从这个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哪一个危害更大.列宁曾说过:“无知比偏见离真理更近一些.”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套用这句话说:“无知比粗心更容易获得真理.”不怕“无知”,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因为孩子们以为“粗心”不是“无知”,所以就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错,从而浪费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粗心比无知还可怕,更糟糕.粗心是由于对粗心的无知造成的.
2粗心会养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好改变了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遭到了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好改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大家都太熟悉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还总爱丢钥匙、钱包.只要仔细留意,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
古希腊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那么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是习惯!那么“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
这就是教育家为什么会强调的一点——“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的原因!
所以“粗心”是一种很糟糕的现象,如果不幸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3粗心不是缺点,是错误
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最大缺点就是粗心……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件事情都会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而这样的错误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才会造成了我们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放纵.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粗心”这个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粗心”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会销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
“粗心就是错误”的论点或许有些偏激,但是有道理的.至于“粗心”造成的后果有时候表现的不是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对“粗心”的关注都应该非常警惕和严肃.所以,我们对待“粗心”的态度应该——宁左勿右!
4“粗心”的现象绝不是“写错字”,“抄错行”这么简单
我们前面谈到,一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会,二是粗心.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不会吧,有点委屈!算会吗?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有多少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在经历了上述的这种情况后,孩子们的反应更多的是无所谓,过去就过去了!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把“无知”当“粗心”,想想有多可怕!
5怎么解决“粗心”
谈了这么多关于“粗心”的危害,该想想解决的办法了!我们首先应该对“粗心”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再想对策来解决.
先看看题中的案例,如何对“粗心”的现象进行分析!
题目:10个人每小时可以栽5棵树,问10个小时可以栽多少树?
设栽了X棵树.
第一种:X=10×5×10=500
第二种:X=10×5=50(棵)
第三种:X=5×10=50

设栽了X棵树.
X=5×10=50(棵)
答:10人10小时可以栽50棵树.
第一种,盲目地把数字都乘了起来,有时候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有时是因为根本不理解题意.
第二种,不是“10×5”而应该是“5×10”,这看起来有点挑剔,但这说明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种良好的素质,做题不只是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是准确的思想完美的表达.
第三种,很显然,忘了写单位,这是不完整的.
前两种错误其实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粗心”,但也经常以“粗心”的面孔被评价(家长和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出现在这种简单的题目,似乎无碍大局,一句话似乎就纠正了,但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后,思路可能因为这点偏差而造成失误.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同学在做题目时,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原因,虽然别人只要轻轻一点拨就明白了.
但久而久之,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关键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对基本的概念没有真正地深刻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学生拿到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时,没有多想就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我便问到,你再审审题吧.可学生还是说,老师,我还是不会.而实际上题目并不难,但是学生缺乏自信去解决.(而我们的家长和那些家教老师却做出一副很顺手的样子,详详细细地给学生讲解.殊不知,这样却是害了学生.)
而第三种就是典型的“粗心”了,但人们往往不在意.像这样的粗心有很多种,但是这类粗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形式都比较简单,且经常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粗心”,对于不属于“粗心”的错误我们在另外章节讨论.
关于对“粗心”现象的分析方法已经比较清楚了,接着我们该做什么呢?首先,对自己所有发生的“粗心”现象做一个总结,当然要很具体,很详细.
针对学生经常写错别字这样的“粗心”现象,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没有一个被认为是“错字大王”的学生最常出现的错别字会超过20个,再多的错字往往也是由于不熟悉导致的.
有个五年级的小孩,在他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家长对此很灰心,孩子自己也感到很没有信心.我和孩子便一起整理和统计他本子里所有的错别字,孩子本人及父母发现,总是写错的字原来才这么几个,感觉很意外,真是从来没有想到!经过对错别字做了整理,并对其中一些字做了详解,比如把“以为”会写成“已为”这种典型的粗心归类,而经常导致用错“的”、“地”、“得”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对“的”、“地”、“得”的用法并没有本质掌握造成的.在对错字进行详细耐心的罗列和分析后,一周以后,这个学生作文里的错别字就减少到只有三个,这令他和父母都很惊讶、开心,因为出现三个错别字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和不容易!
只要对“粗心”进行完整详细地整理,这些现象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强化,学生在以后类似环境中,只要遇到这种现象,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扼制.打个比方,人人都知道在冰面上走路要很小心,因为冰上很滑.同样,遇到类似可能粗心的境遇时,就如同走路到了冰面上,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许多.
其实,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当然,解决“粗心”的主要地点是在检查环节,请详看第二章第2节.
据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1天.
看了这句话,我想您一定有信心也有决心来根除坏习惯,建立好习惯吧!对于您和孩子来说,只有没有经过启发和提高的认识,但没有什么习惯是克服不了的.
◆ 本节要点
1“粗心”比无知更可怕,粗心可耻.
2“粗心”其实很容易被修理.
3只要不怕麻烦地对待“粗心”,“粗心”就不会麻烦你.
4“粗心”是最低级的一种错误.
◆ 家长作业
1要和孩子共同总结所有具体的粗心现象,并在一个休息日里对所有科目里的现象全部整理出来.
2过1个月后,再看看“粗心”的现象还有哪些余留.2 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
学不好天生的聪明是不值得夸奖的,只有女人永远
不厌倦人家夸她天生的漂亮.我们都知道,美是创造
出来的,真正的聪明亦如此.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与成.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个典故是出自东汉名人孔融小时候.有个人讥讽孔融,虽然小时候聪明,但大了未必成器.不想弄巧成拙,被孔融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后成为经典笑谈.
现实中确实有许多那些小时候看起来很有潜力很聪明的人,成人后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出色表现!而这个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啊?我接触的家长大部分都讲过这样的话:我的孩子很聪明,可就是成绩不理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曾于1921年开始对1440名天才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有20%的儿童在幼儿期智商很高,但成年以后没有什么成就.与那些成功者相比,其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例如,缺乏上进心、主动性、自觉性、勇气、毅力等.
意志和性格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但一般家长总是更重视孩子身体素质和智能的培养,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条件,却忽略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也不了解培养哪些个性品质对孩子的成功至关重要.所以孩子尽管很聪明,但在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同时,身上已经表现出懒惰、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对别的事物都不感兴趣、意志薄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