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历史上南方经济发展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8:31:08
谁知道历史上南方经济发展过程

谁知道历史上南方经济发展过程
谁知道历史上南方经济发展过程

谁知道历史上南方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经济史论述中国经济千百年的变迁.中国经济曾经在世界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现在中国经济也在逐渐找回世界经济领袖的位置.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随着皇朝的兴起与衰落、政治中心的改变、争战、人口迁徙、工农商的发展及海陆交通的改善而不断改变.历史学家认同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是由北至南,此消彼长的,大体上可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为远古至西晋末年,其中以三国孙吴时转变较大;第二阶段为东晋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乱划分为前后;第三阶段为南宋渡江至鸦片战争,此时长江以南经济已完全超越黄河中下游.
三国以前
中国历史源自黄河流域,约在商、周时期,中国(以当时的华夏族)进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其中一派法家提出了重农抑商政策,自此一直到近代,中国经济主体一直都是农业.
商、周、秦、汉等朝代经济和政冶中心都是位于北方关中.西汉中期,江南一带还是待开发的地方,《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赢蛤,不待贾而是,地热饶食,无饥馑之患,故呰窳偷生,无稳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当时长江流域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是远低于北方.
汉朝时代的农业基本上都是以地主为主体,当时各地方豪强都大力扩充自己的田产,形成所谓的土地兼并.如是者一直维持到三国时代,许多地主都因拥有大量田地,而自行筑堡自据,形成所谓的庄园经济.
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开始经历战乱和灾荒,“自三国时候开始,农业生产的重心已逐渐向江南转移.”[3]其中人口在北方减少,南方增加,同时农业技术于南方有所提升,增加了收获.《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载:“钟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意七世孙也.少爰居永兴,躬自垦田,种稻二十余亩.……得六十斛米”,平均每亩收获三石.“江南就近利用其资源的矿冶业、煮盐业、制瓷业、麻织业等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造船业更为发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代庄园经济大为盛行,但自西晋亡国后,北方长期受战乱影响,不少田地都遭受破坏.
东晋时期,永嘉之乱后,大量北人南迁.“淮水北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所.”《隋书·卷24·食货》“进入魏晋南北朝以后,南方经济始过去的零星与局剖开发,而转入到大规模的全面开发阶段.” “永嘉之乱作为起点,主要持点是南方文化高度上升,无论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南北均各自形成中心,已开始有南移倾向.”
到南北朝时代,北方的北魏承接着前朝战乱遗下的大量荒地,把这些田地按制度分给农民,亦即是日后唐朝广泛实行的均田制.
唐朝时期
唐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发生,其后七年内乱,黄河中下游被破坏.南方经济赶上,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开始.同时,“……江南八道和四川,由于没有大规模战事和其他因素影响,在农业、手工业生产方面不断发展.”江南农业出现了有系统的农业技术书,如く四时纂要>,农具的改造、肥料、品种、农药的改造和进步等.
唐朝时代南方的经济地位,亦可见于文人记述,如韩愈的《十九送陆歙州诗序》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八》载“德舆建言:‘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唐宪宗也不得不承认:“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宋朝时期
均田制自唐代末年开始崩溃,自宋代开始中国都没有正式立过任何田制.当时宋朝开始有不同形形色色的工商业,其中有些还是与海外诸国进行贸易,通商城市包括泉州、杭州、广州等.这种通商贸易到元代更加频繁,直到明代实行海禁政策后,对外贸易才告停止.
《宋史·列传第九十六》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成熟于南宋时朝,当时北宋为避战争,由汴京迁都至临安.政治中心转移的同时,大量人口南迁,南宋政府“努力安定他们的生活,借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构成为南方劳动全产的生力大军……此外还有许多小商人和手工业者” 对外贸易方面,南宋在泉州、广州和明洲设对外贸易港口.南宋市舶司的收入因此比北宋时高出一倍,成南宋政府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此时期的特征是除了过往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其政治中心亦已转往南方,亦成为经济核心.
明朝时期
明代实行海禁政策后,对外贸易停止,明代走回以农业为本体.
近代
近代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是逐渐被纳入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早在清朝中叶开始,已有大量对外贸易活动,最初只集中在广州一城,及后扩展至沿岸各城市,如上海、天津、宁波等等.清末新兴工业盛行,主要集中在东面沿海,发展至今日,生产规模扩展至全国,为著名的“世界工厂”.
更多资料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321862.htm(中国经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