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及评价麻烦知道的人给下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0:37:43
科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及评价麻烦知道的人给下答案.

科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及评价麻烦知道的人给下答案.
科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及评价
麻烦知道的人给下答案.

科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及评价麻烦知道的人给下答案.
本文认为,辨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即由辩证逻辑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演绎出的历史发展观,是完全错误的.由于这个错误,发展被马克思的继承者们进一步引伸为赤裸裸的市场的发展、商品的发展和财富的发展.为了这一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降低人们的生存质量和断绝子孙后代的生路为代价,与资本主义走上了同一条以邻为壑竭泽而渔的道路.当今有识之士已经提出发展的极限和可持续发展呼吁,但没有哪一个经济决策者愿意真正地响应.这正说明“极限”之说和“可持续”之说都没有能够触及问题的症结,而症结就在于发展观本身.在于以推动历史的发展为由的,以占有而不是以需要为出发点和目的的,与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拜物教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本文将证明,一、自然的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是根本不存在的,作为发展的逻辑根据的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纯属子虚乌有.二、存在的最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存在的空间形式而不在于时间形式.
发展的客观辩证法之谬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螺旋式前进和上升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历史注定要向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目标发展的规律.其原理可以表述为客观事物每经过一次否定之否定就会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回归自身一次,“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事物在新的基础上重现自身,仿佛是原来事物的复归,但它不是原来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更丰富的基础上的复归,是完成了自然发展过程的新事物.”——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由于这种否定之否定逻辑过程是不断重演的,事物的发展也就自然是无止境的.请注意,这里的逻辑关键在于对象在每完成一次否定之否定过程之后都将被提升一个台阶.但是,这样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客观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就以辩证法创始人热衷于引用的生命的否定之否定为例.让我们把某一存在着的生物有机体作为第一代,把从它存在到死亡再到它所生殖的子代的出现作为一个完整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经验能够告诉我们,子代并不一定能在机体的生物特征上高于其父代一筹.客观地说存在着这种(既包括进化也应包括退化)事件发生的几率,但小得几乎为零.自然中的任何一粒种子就是经过十次,百次,千次的否定之否定也不一定生出强于原先的新品性来.许多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从他们在地球上诞生起到现在经过了几十亿年的分裂繁殖也依旧是单细胞生物.基因的无数次复制、出差错的机会极少极少;水滴和雪花的无数次重组,也依然保持本来面目.客观事实是,死亡了的存在物不会再生,新生的存在物并非已死亡了的存在物的复活,并且新生的存在物并不存在比前一存在者优越的必然性.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说明,辨证法并非来自于客观世界,而是人们主观地强加给外部世界的.事实上,辩证法原本就产生和存在于人们的思维逻辑活动过程,是人们从自己的意识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推理、辩论的技巧,是人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反差对比式鉴别事物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在观念和语言上的表现.事实上有很多对立范畴是人将自己对世界的有限经验和主观视角赋予自然界的,象阴阳、有无、上下、左右、黑白、善恶、真假、好坏这些并没有其实在的对应对象的对立范畴就是人们主观地赋予客观世界的.除此而外,就是被黑格尔杜撰出来的概念的否定之否定运动,实际上去掉了形而上学的思辩成分,所谓概念的否定之否定自身运动只不过是人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中不断肯定正确否定错误的过程的理性归纳而已,黑格尔却把它形而上学化和神化为绝对精神生成宇宙的否定之否定的概念的自我运动.
既然如此,宇宙运动究竟有没有规律,什么是宇宙所遵循的规律?回答是,宇宙运动有规律,但没有逻辑,没有依据逻辑的发展规律.被人们长期以来误认是为否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是这样一种规律,即波动规律,也就是混沌与有序、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涨落交替,周期性此消彼长规律,用通俗的概念来表述就是振荡.振荡与波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方向正相反的两个运动状态的交替进行,如电磁波、声波、水波的上行波和下行波的交替;黑夜与白昼的交替;生与死的交替;水与水蒸气的交替;人的觉醒与睡眠的交替.
宇宙中所有的对立转化现象都可以用这种涨落交替来解释.物质的聚合与离散、膨胀与收缩、吸引与排斥、熵增与熵减、化合与分解、运动与静止、上升与下降、组织与混沌、生与死等等都是如此.
物质世界所有的波动都可以归结为从微观到宏观再到微观、也就是从混沌(无序)到组织(有序)再到混沌(无序)的无穷交替.用一个最一般的概念来说明就是有序与无序的无穷交替.“有序”作为存在状态是组织是系统是宏观存在物;无序作为存在状态是混沌,是微观粒子的没有组织没有层次和差别的绝对均衡态.作为运动,有序是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运动,是处于混沌状态的相互离散或绝对均衡态的微观粒子在来自宇宙宏观结构的热力作用下按照一定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成为有序的宏观物体的过程.相应地,无序是宏观物体在宇宙系统的热力作用下通过各种方式如爆炸、蒸发、腐烂、向无组织方向降解、还原而重新回归为微观的组成要素的过程.无序的客观表现就是事物的消亡,是没有分化,没有差别没有层次的绝对平衡态.我们所存在于其中的宇宙就是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周期性地振荡和波动着的.一切自然物的产生与毁灭,生物的生与死都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都在这两种态之间周期性地过渡.这种情形说明宇宙自身是在平衡与远离平衡态之间进行着永不停息的交替运动的,也说明宇宙的运动是一种其平衡与对称处于经常被打破而又不会偏离太远然后又总是会回到平衡的波浪式运动.可以把它们看作对立的转化,但是这种对立和转化绝不具有逻辑的意义,只是永恒的振荡.正是这种周期性的此消彼长构成了一切事物得以产生和运动的基础.这种振荡和波动现象无论在小尺度上即量子层次的微观物体中,还是大尺度上即宏观物体乃至整个宇宙范围上都同样存在.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振幅的大小和波的长短上.振荡和波动的本质是时间可逆,是双向互补的,这意味着历史在总的进程上没有时间箭头,因此说历史是无限发展的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只有在去掉这双向中的另一向,仅在上升波段和下降波段的范围之内,时间才能够是不可逆的,但这却肢解了存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那么是什么导致运动会有上升波段和下降波段呢?也就是说是什么使得运动在单一波段内显现为时间箭头的呢?进一步,为什么周期性的振荡会产生物质组织和运动形态上的复杂和高级化趋势?关于前者的原因,在前面已经有所论述,即由于微观物体向有组织有序的宏观集合体方向的运动和宏观集合体向微观物体方向的分解运动是造成运动的波动规律的根本原因.至于进化现象,决定于物质的微观态与宏观态二者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式.我们知道,混沌的微观态物体是量子运动不确定性占主要地位,而有序的宏观物体则是经典力学的统计确定性占主要地位.无疑地,不确定性构成变化的源泉,统计的确定性则构成事物稳定存在的保障.而由于客观世界正是这两种物质态共存的,这就决定了世界既是稳定的,又是由于宏观物体的组成成分和质量的差异而速率不同地变化着的.物体的质量愈大,有序度也就愈高,对粒子的束缚愈强,从而物体所显现的变化就愈小愈慢,比如恒星、星系、宇宙就是如此.反之物体的质量愈小,有序度愈低,对粒子的束缚愈弱,物体所显现的变化就愈大愈快,如孤立的原子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就是永远不确定的.而进化之所以能够在生物界明显地发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生物有机体这种自然物既有由微观物体——有机分子的不确定性的生物化学运动(如基因的复制中的缺失和易位)对宏观组织——机体——的变异影响,又有宏观机体对这种变异的抑制和淘汰机制.也就是说,宏观统计上的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被微观的不确定性扰动所偏离和破坏.而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宏观的统计确定性所束缚的.显然生物有机体是一种宏观与微观,有序与无序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动态自然物质系统.因此生物形态发生变化的速率(以万、十万、百万、千万年计)既小于构成宇宙的无数的星体和星系(以几十亿年计),又大于单个生命机体的变化速率(以年、百年、千年计).因而显现出来人类所能够考察出来的进化.正是这一宇宙特性导致了特定范围和阶段上的涨落运动能够不是千回一面,而是有突变和宏观自然选择蕴涵其中的能够显示进化特征的时间不可逆性过程.这就是宇宙运动既在宏观上稳定的而又是缓慢演化着的根本原因.但这与辨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下的发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在于空间形式宇宙在总体时间向度上不是辨证地发展的,而在它的每一个从混沌转向有序的上升波段上也同样不是发展逻辑在起作用.第一:这里仍然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用武之地,充其量不过是两次对等的否定过程之一——有序对于混沌暂时占主要地位.两个相反方向(即上升与下降)运动的机会是均等的,哪一方也不占有绝对的优势.第二:有序实体并不是借助于对自身的否定的逻辑环节来实现自身的建构的,而是由参与这一有序过程的所有要素的运动方式和结合方式所决定的,有着确定方向的建构.不同的组成要素只能按照自身所特有的结合方式向系统所允许的最大有序度运动而到达自己的终点.正是沿着这种模式化过程,星云中的物质微粒的引力作用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星体、元素的电磁力作用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分子、氨基酸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细胞,细胞的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有机体.可见这是一种个体的形态和行为方式决定了整体的未来结构的既形式固定又有始有终的有序的运动过程,而不是什么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无限发展过程.辨证历史唯物主义把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如生物进化)理解为辨证的发展过程并把这种过程看作普遍存在的无限发展过程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究其根本,辨证的无限的发展观的要害就在于把存在当作了承载变化的时间向量来看待,时间是存在的唯一属性,存在就是变化的事物的流,只能建立在永不停息的抽象的时间流程上,唯一常住的只有规律.其结果,存在的空间形式被抽掉了.空间形式只是被当作时间进程中的载体和道具,按此逻辑,认识存在不必着意于任何一种空间形式.因为一切现实的空间存在形式都将消亡,都只是手段,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都是应该为未来而牺牲掉的,一切合理、完美的东西属于永远的未来.难怪用这种理论解释人会得出人没有其决定于自然的普遍本性而只有随其社会存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属性的结论.但事实上,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本质上是空间形式而非时间形式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并没有绝对的时间,时间是相对于空间而存在的.而空间同样是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的.相对空间实质上就是相对独立的空间物质结构实体,即自然界在从混沌向有序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宏观存在物,如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物有机体.正是这些相对的空间存在形式才使得物质世界显现为我们所见的存在,单纯的虚空即绝对的混沌是存在的无.也正是这些有序空间形式的存在才使得时间成为现实.因为时间就是这些宏观存在物体的运动频率.对人类而言,时间就是地球的运动频率,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年、月、日、时.恒星的寿命决定于其内部氢核聚变反应的频率、动物的寿命决定于细胞分裂和心脏跳动的频率.因此,时间存在的前提是作为从混沌到有序自然过程结果的宏观物体的存在.一旦这种宏观自然物终止了其有序的空间存在,时间也便被划上句号.换句话说,空间存在形式是时间的限度,是空间存在形式派生了时间,而不是空间存在形式在时间中运动.时间只能随空间存在形式的波动或振荡而诞生和存在.另一方面,过程所显现的时间性效应只是作为空间形式的运动的轨迹的累加,一种统计效应,如人类社会中的史书、文物,自然界的树的年轮、地质层等等.一个质子的衰变期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历史感,它也许永远不衰变.而一大堆质子的半衰期的度量事实上只是统计的而不是时间的.而具体的时间流逝如地球的转动频率并不具有决定具体的存在物的空间结构的作用,即空间结构并不是时间变量的函数.一天的时间在一个懒汉的眼里和一个勤奋的科学家的眼里决不是一个同等的量度.所谓空间存在形式就是物质的相互关联形式,在形态上是不同物质层次与结构自身的和与外部事物的三维空间联系,这种三维空间联系是一切组织、结构、系统的最一般、最本质的特征.任何存在物除了自身具有的特定空间形式之外,又存在于将其包括在其中的上一级三维联系中;每一个生物物种本身作为一种空间形式,它又同时存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它们之间是一环套一环的,每一低一级的空间存在形式都是高一级空间形式的组成部分.遵循着宏观涵概微观,较小的宏观又被较大的宏观所涵概的结构规则.组成不同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的质子是禁闭在其中的夸克的空间结构,而由它们所组成的物体从原子到分子、晶体、细胞、生物有机体、星球、星系乃至宇宙无一不是空间联系形式.这种空间的联系是包括静态关联和动态联系两个方面的,静态的联系构成组织、机体的结构,动态的联系构成组织和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即动态的相互作用空间结构.两者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不同形式.它说明空间存在形式不仅需要组织上的静态的相互作用联系,同样需要动态的相互作用联系,运动只不过是自由度较大的相互作用而已.因此运动也当然地属于存在的空间形式而非时间形式.存在物的结构和运动的多样性正是通过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的.就人而言,人的机体是一种空间结构,人的大脑中的思维、意识运动也是空间结构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实践也是空间结构的,人与自然界在生理、心理上的密切关系等等也都是空间结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的背谬就是将运动普遍化和抽象化,并由此臆造出所谓历史的运动及其规律.事实上客观世界只有具体的运动而不存在抽象的运动和历史运动.而且一切运动只能依具体的空间形式而存在.没有原子就不会有化学运动,没有细胞就不会有生命运动,没有大脑神经系统就不会有意识运动.一定的空间形式产生一定的运动形式.运动的多样性来自于有序存在物的空间形式的多样性.
由此可见,承认存在是物质的空间形式要比只一般地承认物质的普遍联系更符合存在之本来面目.因为宇宙物质的存在原本就是具体的空间形式的.把存在看作是空间形式的还是时间形式明显地存在着如下的本质区别,后者对存在的认识着眼于变化和逻辑规律,而前者则着眼于存在的结构、成分及其价值和意义.两者孰优孰劣昭然若揭.以时间形式看待存在的规律论者并不关心什么东西存在着和各个存在的物种之间的本质性差异,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暂时的,都是只为规律和逻辑而存在的.在他们看来只有规律才是永恒的、第一性的存在.空间形式的存在观则着眼于空间形式下的存在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因而它所关心的是“什么”存在着.并且作为存在的追问者,他所要解决的存在论问题是从自身的存在出发的自己的存在形式和他与其他存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本质,明确什么是适合自身本质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克服自己的导致极端性的病态存在的不良行为.因此,作为哲学的对象——存在就应该在特定的空间形式上被考察,即考察人生存于其中的那个物质世界的空间存在形式,揭示存在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脱离了这一目标的哲学存在论研究毫无价值和意义.而把存在论研究建立在任凭这种空间形式的变化上的哲学更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和犯罪.如果从超脱的角度,假设从上帝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级空间形式的变化都不足挂齿,因为在上帝看来,永不停息的毁灭已有的和创生未有的过程本身就是存在.但是哲学作为人类对存在的内容和意义的探索者就不能不关心人类自身居于其中的特定存在,不能不从人类自己的存在命运出发去研究存在.因为人类存在于其中的这个空间形式对人类是性命悠关的.它的变化,它的破坏是人类的灾难.
人类出现和存在于自然界是人类绝无仅有的机遇.在没有人类之前的世界,存在只存在于自身之中,因为没有存在物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外部世界的存在.因此存在不对谁成为问题,也没有价值可言.正是人的出现才使得存在对于一种存在物成为了对象,并且这种存在物通过以存在为对象证明了自己不同于一般存在物,是能够懂得存在的真理及价值和意义的存在物.从这个意义是讲存在只是这种存在物——人——的存在.
因此,存在是物质的空间形式的提出给了哲学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基和唯一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对于存在,哲学必须具体地揭示客观世界建立于何种统一的空间形式之上,同时在这种统一的空间形式中探索人的空间形式,揭示探索存在的存在者本身——人——这个所有空间存在形式中最复杂最高级的空间存在形式的秘密,即回答人是什么.这才是哲学对于人类必须担当起的责任和承诺.
建立在时间形式上的存在论无视存在的空间形式,相反由于其理论和实践建立在否定之否定逻辑基础上,因而是以破坏现存的一切空间形式为前提的.从这一理论出发它拒绝给予人以全面、系统和统一的空间存在形式的认识,即不承认人的普遍本质.无视人的与自身生物结构本质相适应的有意识的和有着丰富的感性和精神需要的生存本质,并在实践上予以限制和剥夺,狭隘地从人的肉体生存和排斥异己的占有欲出发,驱使人不断地异化,沉溺于单纯追求支配手段(即交换价值的数字指标)无限增长的数字化生存.其结果,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存在形式——生物圈生态空间当作人类的巨大加工厂的原料仓库和垃圾场.全然不顾整个生物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在物种的分布、能量与物质的循环等方面的高度有序的空间存在形式,人类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其他生物正是在这种有序的空间形式下才得以存在的客观事实.到头来,无视空间存在形式的,建立在时间形式上的发展,必将于在这种空间存在形式致命的改变的同时以毁灭人类自身为代价.
毫无疑问,自然界一切存在的空间形式,一切物种和类都不能摆脱涨落即从产生到毁灭的规律.对于无意识的物种和类而言,涨落只能顺其自然,因为它们没有能力作用于这一过程.但对于人类就大不相同了.自然界中能够有意识地自主和自觉行为的存在物只有人类.人类的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范围.他能够利用远远超出自身生物能所及的力量去施加作用于自然界,从而也就具有了能够决定自身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涨落速率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操纵着对自己和整个生物界的生杀大权.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是自掘坟墓还是协起手来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机遇中共创祥和美好的符合人的本性的生存,人类大有选择余地.如果人类有序地展开自己的类行为与自然界的有序存在相协调,人类就能够大大拓展自己的生存时空;反之如果人类放任在无序的竞争中掠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那么人类就将注定被提前开除球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