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河西的曹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1:37:40
五代十国时河西的曹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国时河西的曹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国时河西的曹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国时河西的曹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晚唐敦煌 从公元848年到907年即张议朝归义军政权时期为晚唐时期.实际上张氏政权一直延续到唐亡以后大约在公元914年被曹议金曹氏政权取代时,这时中原已是五代时期.
公元842年自吐蕃朗达磨赞死后,吐蕃内部便因争位而发生了内讧,从此走向衰弱.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富绅张议潮聚结汉、回纥、龙、羌、吐谷浑等各族受尽吐蕃压迫欺凌的民众,乘吐蕃内乱,发动了起义,赶走了吐蕃节度使,一举收复了瓜州和沙州,随后又攻克了东面的肃州、甘州等地和西面的伊州、西州.唐政府鉴于张议潮的功绩和忠心,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任命其为河西节度使并兼任沙州、瓜州、伊州、兰州等十一州的观察使,不久又改号为归义军节度使,从此沙州又成为了河西的政治中心.张议潮于咸通二年(公元861年)率军攻打凉州,将吐蕃完全逐出河西.
自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张议潮去世后沙州刺政局开始不稳.经过一番纷争,其孙张承奉于公元906年建立了“西汉山金国”,自封为“白衣天子”,实行不得人心的割据.后虽在三次回鹘之战中二胜一败,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百姓无不怨声载道.张承奉迫于内外压力,只好屈辱求和,承认“回鹘是父,天子是子”,西汉金山国也降格为敦煌国,只剩下瓜州和沙州的一隅之地,失去了河西的大部分领地.
公元914年,张承奉死后由沙州富豪曹议金取代,统领瓜州和沙州,开始了归义军的第二个时期——曹氏政权时期.曹氏家族世袭节度使位122年,十分重视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与邻邦异族和睦相处,敦煌商贸亦颇为繁盛.
五代时期的敦煌 五代十国时期,因中唐以后社会上的割据因素依然存在,继续着分裂的局面.中原王朝各短命政权无暇顾及其他,敦煌归义军政权自立于西陲一隅直到九世纪中叶,将近两个世纪之久.
在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权力由张氏转入曹氏手中.曹议金于公元914年接管敦煌政权后,辖地只有瓜州、沙州二个州和紫亭、悬泉、雍眼、石城、常乐、新城六镇,人口虽不过百万却在中原支撑了一个世纪.公元935年曹议金死后,曹元德继位,对甘州回鹘可汗改为兄弟相称,地位得以提高.
公元944年曹元忠继位后达到了曹氏政权的极盛时期.首先他采取了和亲东西两回鹘的政策.五代初年,甘州回鹘势力强盛,公元911年打败了张承奉,占据了除瓜州、沙州之外的河西各州.当曹议金接管敦煌时,敦煌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甘州回鹘的附庸,他也不得不称可汗为“父大王”,并用通婚的方法和东西两回鹘修好,以在双方的夹峙中苟延残喘.其次,曹元忠吸取了张承奉割据分裂失去民心的教训,去帝号,奉中原王朝正朔,恢复归义军节度使旧称,力争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再者,他大兴佛事.当时敦煌地区人口很少,但是僧尼却近千,实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势力.曹氏政权对之优礼笼络,充分利用宗教信仰所带来便利.通过种种措施,曹氏的政权终于巩固下来,人称“曹公之德”.
十.北宋时期的敦煌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灭后周,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宋朝封曹议金之子曹元忠为推诚奉国保塞功臣、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西平王,次年他死后又赠“敦煌郡王”,归义军曹氏不仅为中原政府承认,而且得到了最高殊勋,继续在敦煌执掌政权.
十一世纪以后西夏崛起,逐渐吞食了河西走廊,成为威胁曹氏政权存亡的主要因素.公元1028年西夏攻占了甘州和凉州,公元1036年先后攻占了肃州、瓜州和沙州,全部占领了河西.归义军自张议潮起义开始统治敦煌188年的历史就此结束了.
公元848年,沙州汉族人张议潮聚集汉、羌、吐谷浑等各族人民乘吐蕃内乱,逐走吐蕃守将,发兵平定瓜、沙、肃等十一州.公元851年,张议潮派遣其兄张议潭奉十一州图籍归唐,张议潮被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氏据有河西历经三世共七十年.而后,沙州人民共推长史曹议金执掌州务.曹议金遣使随甘州回鹘入朝归附,被庄宗任命为节度使.曹氏政权世袭相继,共维持了四世一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五代至北宋景佑年间.当辽国势力侵入河西以后,曹氏政权不得不一面对宋朝称臣,一面和辽国互通往来.与此同时,回鹘人庞特勒乘机占据甘州自立为可汗,控制了河西走廊中部,从此,张掖、酒泉一带变成了回鹘人的势力范围,这支回鹘史称"甘州回鹘",就是现在分布在祁连山麓的裕固族人的祖先.

LS的回答的什么呀我晕
五代时期的敦煌 五代十国时期,因中唐以后社会上的割据因素依然存在,继续着分裂的局面。中原王朝各短命政权无暇顾及其他,敦煌归义军政权自立于西陲一隅直到九世纪中叶,将近两个世纪之久。
在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权力由张氏转入曹氏手中。曹议金于公元914年接管敦煌政权后,辖地只有瓜州、沙州二个州和紫亭、悬泉、雍眼、石城、常乐、新城六镇,人口虽不过百万却在中原支撑了一个...

全部展开

LS的回答的什么呀我晕
五代时期的敦煌 五代十国时期,因中唐以后社会上的割据因素依然存在,继续着分裂的局面。中原王朝各短命政权无暇顾及其他,敦煌归义军政权自立于西陲一隅直到九世纪中叶,将近两个世纪之久。
在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权力由张氏转入曹氏手中。曹议金于公元914年接管敦煌政权后,辖地只有瓜州、沙州二个州和紫亭、悬泉、雍眼、石城、常乐、新城六镇,人口虽不过百万却在中原支撑了一个世纪。公元935年曹议金死后,曹元德继位,对甘州回鹘可汗改为兄弟相称,地位得以提高。
公元944年曹元忠继位后达到了曹氏政权的极盛时期。首先他采取了和亲东西两回鹘的政策。五代初年,甘州回鹘势力强盛,公元911年打败了张承奉,占据了除瓜州、沙州之外的河西各州。当曹议金接管敦煌时,敦煌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甘州回鹘的附庸,他也不得不称可汗为“父大王”,并用通婚的方法和东西两回鹘修好,以在双方的夹峙中苟延残喘。其次,曹元忠吸取了张承奉割据分裂失去民心的教训,去帝号,奉中原王朝正朔,恢复归义军节度使旧称,力争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再者,他大兴佛事。当时敦煌地区人口很少,但是僧尼却近千,实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势力。曹氏政权对之优礼笼络,充分利用宗教信仰所带来便利。通过种种措施,曹氏的政权终于巩固下来,人称“曹公之德”。

收起

隋朝的大官僚李渊攻下长安,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6-649年在位)即位以后,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唐帝国在经济上得到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所做的“贞观之治”。从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期间的唐朝前期,全国统一,疆域辽阔,政权巩固,经济、文化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也扩大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与亚非等四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全部展开

隋朝的大官僚李渊攻下长安,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6-649年在位)即位以后,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唐帝国在经济上得到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所做的“贞观之治”。从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期间的唐朝前期,全国统一,疆域辽阔,政权巩固,经济、文化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也扩大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与亚非等四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唐代长安也成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的统治从此一蹶不振。公元874年爆发的黄巢起义,使唐朝的统治因之瓦解。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武德元年(618),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又增二州六县。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州县数殆同贞观,然羁縻州郡,不在此数。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采访使。复于边地置十道节度使、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五府。其盛时疆域东至安东府(治今朝鲜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库车),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乱后,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复。乾符(874-879)以后,天下大乱,至为衰败。天佑元年(904),朱全忠迁唐都于洛阳。至四年,哀帝李逊位于梁,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论者以为,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中国历史自战国时代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汉,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在第二次高潮中,尤其是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活繁华似锦。唐朝后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以后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当时在政治上,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呈现一派升平景象,其成就超迈西汉「文景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鼎盛局面达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坛上也出现了「盛唐气象」。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但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刚刚确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十二世纪末。日本的「大化改新」虽然尽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却是具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性质。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其次,唐代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中也居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但隋朝毕竟祚短,中华民族新的统一体的巩固和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就成了李唐王朝的历史任务。有唐历时几三百年,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复次,唐帝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再次,唐朝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社会变化的中心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文化环境,给传统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冲击,产生了许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颓没落,一般地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势力空前发展。与此相应是各项制度不断的、全面的变革更新。唐朝后期出现的很多萌芽状态的新事物,对此后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租庸调到两税法的变化,不仅是唐代赋税制度上的改革,而是中国古代税制由税丁到税产的滥觞。宋代的「二税」、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都是唐代两税制的继续和发展。中唐时期韩愈和李翱的哲学思想为宋明理学开了先河。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础,写古文之风一直持续到「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前夕。由此可见,从唐中叶开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间酝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变化,许多新事物都萌发产生于唐代。在这个历史转折阶段,既有旧时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时代来临的曙光。
总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国际地位超迈往古,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唐朝后期的发展又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开了先河。唐代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收起

有过么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

全部展开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此外,后晋的刘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著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