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9:45:23
辽,金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辽,金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辽,金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辽,金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辽国采用「因俗而治」的统治制度,其特点是根据不同地域,各民族不同的发展水平,而制定独特的统治制度.其内容包括有部族制、奴隶制、渤海制和汉族封建制,采用南、北两套官制进行管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国制」是指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官职统称南面官.南、北面官的称谓,与契丹习俗有密切关系.「辽俗东向而尚左」,因此,辽朝皇帝的宫帐都坐西朝东,文武百官的牙帐(官署)分列宫帐两旁.辽朝尚左,皇帝的左面即北面官署.因此,北面官地位优于南面官.北南两面官的区别还在于管理的范围不同.「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史.百官志》).北面官主要管理北面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南面官主管南面从事农业经济的汉族等.北面官制是在契丹氏族部落制基础上发展来的一套官制.因此,北面官职多保留部落联盟制的痕迹.如大于越府、北南大王院、北南宣徽院、大内惕隐司、大国舅司、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等机构.辽南面官制实际上是从中原王朝移植过来的制度.最初,辽太祖仿唐制在中央设立三省,但是当时还未完全具备后来南面官三省的职能.朝中另设汉儿司,主管汉人事务,官员为总知汉儿司事,由汉族大臣担任.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对某些地区经济造成破坏.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辽朝统治者管理经济的办法与政治制度相同,也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由于这一方针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北方社会经济在这一时期处于上升阶段.从生产性质划分,辽代经济大体可划分为三大区域:渔猎区、牧区和农区.以渔猎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居住在潢河、土河之间的契丹族以及东北部女真等族.以畜牧业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是北方草原各民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是南部地区的汉族以及东部渤海人.三个地区的社会组织形态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政体之内,加速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推动了辽代经济向高层次的发展.早已进入封建门坎的南部汉族地区经济,在辽代起主导作用,带动着北边地区,使牧区、渔猎区在不同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步伐向封建经济过渡.
辽国的文化发展及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方面.辽国历法不仅吸收了中原汉族历法的优点,而且在许多方面体现了契丹民族特色.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炙、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辽国名医直鲁古所著《针炙脉决书》,在当时很有影响.辽代的建筑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并糅合契丹尚东之俗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辽代主要通行的文字是契丹文和汉文.
政治方面:总体趋势是从分裂割据,若干个民族政权的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由于过分地集权,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中期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宋仁宗时出现了“庆历新政”、宋神宗时出现王安石变法,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改革失败.积贫积弱状况依然如故,统一未能完成,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其长期并立,这种分裂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元的统一.元实行了行省制度,有效管辖了广大的版图,说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且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族关系方面:两宋时期,北部的少数民族如契丹、党项、女真等族都建立过政权.它们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成员和组成部分.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各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与汉政权并存及灭亡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两宋时期的三次和议,对汉政权来讲,虽属屈辱性质,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反映了两宋政权的腐败.但客观上维护了长久和平,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入了一个新高潮.两宋时期的民族战争,在性质上是有正义性和非正义之分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肯定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