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细菌,真菌,病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22:18:06
微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细菌,真菌,病毒

微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细菌,真菌,病毒
微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细菌,真菌,病毒

微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细菌,真菌,病毒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4 课时,每周3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生物课程内容十大主题之一.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在生物圈中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病毒、细菌、 真菌 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共同组成了多彩的生物世界.在生态系统中它与生产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本单元包括“病毒”、“ 细菌”、“ 真菌 ”“细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个专题.专题一通过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增加对病毒的感性认识,描述病毒的结构;通过观察噬菌体繁殖过程示意图,概述病毒繁殖的过程.专题二通过“观察细菌”的演示实验,说出细菌的形态特点;将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较,说出细菌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专题三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分组实验描述 真菌 的形态结构.专题四 联系现实生活,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四个专题不仅覆盖了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不拘泥于教材,适当参考其他版本教材,进行了拓展和提升.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病毒的主要特征、结构组成及生活;细菌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 真菌 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及它们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列表比较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收集资料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调查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 与细菌对人类的利与弊,了解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影响巨大,生物圈离开了微生物将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循环.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圈中的各种成分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主题单元规划 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描述病毒、细菌、 真菌 的主要特征. 2.掌握 微生物的 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3.说出细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病毒、细菌,尝试绘制病毒、细菌、 真菌 的结构简图. 2.通过分组实验,深化对酵母菌和霉菌结构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大部分细菌与 真菌 利大于弊. 2.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应课标: 1.说出病毒的形态、 分类 ,结构和营养方式. 2.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说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真菌 ,了解 真菌 的主要特征,说出 真菌 (尤其是蘑菇与木耳)的营养方式. 4.关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否都能用肉眼观察到? 专题划分 专题一: 病毒 (1 课时) 专题二: 细菌 (1 课时) 专题三: 真菌 (1 课时) 专题四: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课时) 专题一 病毒 所需课时 本专题使用1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专题知识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形态 分类 、结构组成. 2、概述病毒繁殖的过程. 3、说出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专题问题设计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 2.病毒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 常规资源 电子显微镜、永久装片等 教学支撑环境 生物实验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 问题引领:展示一组常见的 微生物的 图片:如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的图片,不同种类细菌图片,提出问题: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是什么?属于生物吗? 1、病毒的结构——观察第188 页图并思考总结. 2、病毒的生活——观看视频,思考与讨论:①病毒能独立生活吗?_________ ②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样的细胞中?_________ ③这样的生活方式叫什么?_____ ④病毒繁殖新个体的速度快吗?_________ 3.小组通过自学,并交流心得. 4..教师点评总结. 【活动二】 问题引领:病毒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在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科学家发现了病毒的哪些益处? 1、阅读课本P110,观察图片并举例,认同病毒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2、观看动画:认同噬菌体能 “吞噬”细菌. 3.形成结论: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同病毒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评价要点 1、说出病毒的形态 分类 、结构组成. 2、概述病毒繁殖的过程. 3、说出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 专题二 细菌 所需课时 本专题使用1 课时 专题二概述 本专题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的.学生将能够从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命活动、细菌与人类关系几个方面来认识细菌.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说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2、描述细菌的生命活动. 3、关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区别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2、通过观察细菌永久装片,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训练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初步学会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2、关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问题设计 1. 食物为何在夏季会很快变质而冬天就会慢一些? 小树苗又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参天大树的? 2. 细菌与病毒的结构有何不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 常规资源 各种细菌的永久装片、 教学支撑环境 生物实验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演示实验:观察细菌 问题引领 :细菌 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清点材料用具,按要求使用显微镜观察. 2.小组通过显微投影展示实验成果,并交流实验心得. 3.尝试绘制细菌结构简图识别细胞各结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点评. 4.尝试对比细菌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点,进一步明确细菌基本结构. 5.教师点评总结. 【活动二】资料分析: 问题引领 :细菌 几乎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与细菌打交道,接触到的细菌对我们都有害处吗? 1.展示视频:一些细菌可以使人患病,使食物腐烂. 2.形成结论 :细菌 对人类的生活有利也有弊. 【活动三】检验学生对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总结:1、如何区分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细菌与病毒在细胞结构上有何不同? 评价要素 1. 演示实验观察 评价方法:基于量规的现场评价(教师观察与学生互评结合) 评价要点:(1)显微镜等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熟练 (2)善于合作,认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3)遵守实验室规范与要求 2.绘制细胞简图 评价方法:教师与学生互评 评价要点:①绘图方法规范正确 ②客观真实,符合科学性,结构名称标注准确 专题三 真菌 所需课时 本专题使用1 课时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的.学生将能够从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命活动、 真菌 与人类关系几个方面来认识 真菌 .尤其要点出蘑菇、木耳的营养方式,学生容易把它们与植物混淆.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真菌 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真菌 ,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3.知道 真菌 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 1、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的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深化对酵母菌和霉菌结构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2、关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问题设计 冬天蒸馒头时,为什么要把和好的面团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夏天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蘑菇?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等 教学支撑环境 生物实验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情景导入 出示常见 真菌 图片,引导学生进入 真菌 知识的学习. 活动2:组织观察橘子上长的青霉和馒头上的曲霉,解决以下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2)青霉和曲霉怎样繁殖后代? (3)孢子的发育需要哪些条件? 评价要点 (1)能说出一些常见 真菌 的名称? (2)使用放大镜观察到青霉菌和曲霉菌的形态结构? (3)正确说出 真菌 和细菌结构上的异同? (4)描述出 真菌 的主要特征? 专题三 细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所需课时 本专题使用1 课时 专题三概述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 微生物的 主要特征设计的,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影响巨大,生物圈离开了微生物将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循环.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圈中的各种成分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微生物促进碳循环. 2.描述微生物促进碳循环. 能力目标:在观察、体验、探究等活动中,通过亲身的经历和感悟分析,锻炼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圈中的各种成分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专题问题设计 为何埋入花盆的内脏几天就消失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图片、多媒体 教学支撑环境 生物实验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情景导入 出示常见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细菌、 真菌 的作用. 活动2:观察碳循环、氮循环图 活动3:本单元知识梳理 小组合作,完成本单元知识的归纳总结,以概念图形式呈现.(课外完成)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单元试卷测试(教师批阅,记录成绩) 评价要点:测试成绩达到合格水平.